【考试真题】2022年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专升本政治考试真题

2023-07-11 点热度

2022年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专升本政治考试真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

一、选择题:1~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从自然与社会存在中抽象出的共同特性是【】

 A    .客观实在性       B    .可知性

  C    .时空限定性       D    .运动性

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

  A    .阶段性的统一       B    .条件性的统一

  C    .多样性的统一       D    .历史性的统一

3.从本质上看,唯物辩证法是【】

  A    .绝对的和永恒的 B    .批判的和革命的

  C    .神圣的和最终的 D    .诡辩的和保守的

4.辩证否定的实质是【】

  A    .全盘否定 B    .自我否定

  C    .“回复” D    .“扬弃”

5.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的物质活动,其基本特征是客观实在性、自觉能动性以及【】

  A    .社会历史性      B    .主观创造性

  C    .主体多元性      D    .目标单一性

6.价值是客体对个人、群体乃至整个社会的生活和活动所具有的【】

  A    .积极意义      B    .绝对意义

  C    .消极意义      D    .相对意义

7.社会存在主要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以及【】

  A    .物质生产方式      B    .社会风俗

  C    .政治文化建设      D    .历史传统

8.政治上层建筑的核心是【】

  A    .政党      B    .国家政权

  C    .立法司法制度      D    .行政制度

9.社会领域中存在着很多矛盾,其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

  A    .社会主要矛盾      B    .社会基本矛盾

C    .次要矛盾      D    .非基本矛盾

10.在生产关系中,最基本的是【】

  A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B    .政治关系

  C    .产品分配和消费关系   D    .家庭关系

11.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A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的发表

  B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思想的提出和阐述

  C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

  D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12.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的会议是【】

  A    .八七会议   B    .古田会议

  C    .遵义会议   D    .瓦窑堡会议

13.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最基本的动力是【】

  A    .城市小资产阶级   B    .农民阶级

  C    .民族资产阶级         D    .无产阶级

14.在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的相互关系中,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是【】

  A    .土地革命   B    .农村革命根据地

  C    .武装斗争   D    .城市隐蔽战线

15.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历史时期是指【】

  A    .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的时期

  B    .从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的时期

  C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D    .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

16.《论十大关系》从十个方面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重点把握的一系列重大关系,前五个

方面主要讨论的是【】

  A    .经济领域问题  B    .国际战略问题

  C    .政治生活问题  D    .思想文化问题

17.贯穿邓小平理论的思想路线是【】

  A    .放下包袱,轻装上阵  B    .开拓创新、与时俱进

  C    .开动脑筋,集思广益  D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1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可概括为【】

  A    .“抓革命,促生产”  B    .“一要吃饭,二要建设”

  C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D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可集中概括为:我们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

  A    .当前利益  B    .长远利益

  C    .根本利益  D    .全部利益

20.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形成的科学发展观,其基本要求是【】

  A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B    .以人为本

  C    .全面协调可持续  D    .统筹兼顾

21.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

  A    .“一根红线”        B    .“两个大局”

  C    .“四个全面”        D    .“五位一体”

22.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形象表达是【】

  A    .工业化        B    .中国梦

  C    .小康社会  D    .天下大同

23.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两步走”战略安排的第二步是【】

  A    .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

  B    .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C    .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D    .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4.立足新发展阶段,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其中,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

现代化建设的【】

  A    .历史方位  B    .指导原则

  C    .路径选择  D    .根本立场

25.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中,体现社会层面价值要求的是【】

  A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B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C    .博学、明辨、慎思、笃行  D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是【】

  A    .毛泽东经济思想  B    .周恩来经济思想

  C    .邓小平经济思想  D    .习近平经济思想

27.全面从严治党摆在首位的是【】

  A    .政治建设  B    .思想建设

  C    .组织建设  D    .作风建设

28.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坚持人民安全、政治安全、国家利益至上有机统一。其中,国家安全的根本是【】

  A    .人民安全   B    .政治安全

  C    .国家利益至上         D    .生态安全

29.习近平强军思想强调,人民军队建军之本、强军之魂是【】

  A    .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B    .能打仗、打胜仗

  C    .作风优良   D    .军民融合发展

30.新时代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仍然是【】

  A    .秉持公道,伸张正义   B    .亲仁普邻、协和万邦

  C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D    .弘义融利、扶危济困

31.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的会议是【】

  A    .中共十九届三中全会   B    .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

  C    .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   D    .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

32.2021年我国GDP总量首次超过【】

  A    .80万亿元               B    .90万亿元

  C    .100万亿元         D    .110万亿元

33.2022年2月20日,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闭幕式顺利举行,举办城市成为历史上首座“双奥之城”。该城市是【】

  A    .北京             B    .悉尼

  C    .纽约             D    .伦敦

34.2022年6月17日,我国举行第三艘航空母舰下水命名仪式。经中央军委批准,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

  A    .辽宁舰         B    .山东舰

  C    .福建舰         D    .广东舰

35.2022年6月,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现有耕地19.18亿亩,牢牢守住了耕地红线。我国划定的耕地红线的面积是【】

  A.16亿亩        B .17亿亩

  C.18亿亩        D.19亿亩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80分)

二、简答题:36~39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36.什么是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37.简述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及其内涵。

38.简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重大意义。

39.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要点有哪些?

三、论述题:40~41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40.习近平指出:“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来。”试述评价历史人物的正确方法。

41.2021年7月1日,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A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

【应试指导】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从客观存在着的物质世界中抽象出了万事万物的共同特性——客观实在性。马克思主义认为:所谓物质,是指不依赖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类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所谓物质范畴,是指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2.【答案】C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应试指导】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社会运动也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世界统一于物质。其内容主要有:世界是统一的,本原只有一个;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

3.【答案】B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唯物辩证法的本质。

【应试指导】唯物辩证法作为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唯物辩证法是批判的和革命的,这是由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所决定的,也是由马克思主义致力于改变旧世界、建立新世界的历史使命所决定的。

4.【答案】D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辩证否定的实质。

【应试指导】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5.【答案】A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实践的基本特征。

【应试指导】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的物质活动。实践活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改造世界的活动,即改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活动;二是探索世界的活动,主要包括研究、观测、调查和侦察等活动。实践的基本特点包括:客观实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6.【答案】A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价值的含义。

【应试指导】价值是指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意义关系,是客体对个人、群体乃至整个社会的.生活和活动所具有的积极意义。价值具有主体性、客观性、多维性和社会历史性四个基本特性。它们是价值本质的表现。

7.【答案】A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社会存在的内容。

【应试指导】社会存在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物质活动和物质生活各种条件的总和,主要包括自然地

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生产方式。

8.【答案】B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政治上层建筑的核心。

【应试指导】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等的总和。在阶级社会中,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简称为政治上层建筑。在上层建筑中,政治处于主导地位,国家政权是上层建筑的核心。

9.【答案】B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社会基本矛盾。

【应试指导】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

10.【答案】A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生产关系。

【应试指导】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最基本的,起决定作用的。

11.【答案】B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标志。

【应试指导】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提出和阐述,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12.【答案】C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应试指导】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实际领导地位。

13.【答案】D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最基本的动力。

【应试指导】实现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任务所依靠的革命力量,即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人民大众”,包括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中国无产阶级不仅是中国民主革命最基本的动力,而且是革命的领导力量。

14.【答案】B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

【应试指导】毛泽东在回答了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三者密切结合的红色政权建设的总概念。

15.【答案】C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应试指导】国民经济恢复后,根据我国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问题,以及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的影响,毛泽东加快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思考,于1953年提出并宣布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主要内容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6.【答案】A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1956年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报告。

【应试指导】《论十大关系》前五条主要讨论的是经济问题,包括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等。

17.【答案】D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邓小平理论的思想路线。

【应试指导】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18.【答案】D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应试指导】1987年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概括了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过程中,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发挥和发展的一系列科学理论观点。

19.【答案】C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应试指导】“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是: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

20.【答案】C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应试指导】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1.【答案】D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应试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22.【答案】B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应试指导】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形象表达。

23.【答案】D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党的十九大报告。

【应试指导】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两步走”的发展战略,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4.【答案】C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习近平重要讲话。

【应试指导】进入新发展阶段明确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25.【答案】B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应试指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26.【答案】D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应试指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理论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是党和国家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必须长期坚持、不断丰富发展。

27.【答案】A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党的十九大报告。

【应试指导】党的十九大首次把党的政治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并强调“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28.【答案】B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总体国家安全观。

【应试指导】党的十九大指出,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必须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

29.【答案】A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习近平强军思想。

【应试指导】习近平强军思想明确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建军之本、强军之魂,必须全面贯彻党领导军队的一系列根本原则和制度,确保部队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

30.【答案】C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新时代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应试指导】新时代中国秉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宗旨,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

31.【答案】D    

32.【答案】D    

33.【答案】A    

34.【答案】C    

35.【答案】C    

二、简答题

36.(1)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3分)

 (2)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3分)

 (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相辅相成,推动着事物的变化发展。(4分)

37.(1)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有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2分)

 (2)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2分)

 (3)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3分)

 (4)独立自主,就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依靠本国革命力量和人民群众的努力,走出适合本国特点的革命与建设道路。(3分)

38.(1)是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2分)

 (2)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分)

 (3)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的正确运用和创造性的发展。(3分)

 (4)对世界格局产生积极影响。(2分)

39.(1)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等于资本主义。(3分)

 (2)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优势和长处,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要把两者结合起来。(3分)

 (3)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可以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结合,从而表现出不同的性质。(4分)

三、论述题

40.(1)历史人物是一定历史事件的主要倡导者、组织领导者或思想理论、科学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5分)

 (2)评价历史人物应该坚持历史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5分)

 (3)历史分析方法要求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对历史人物的是非功过进行具体的、全面的考察。无视其历史局限性的过分夸大或用现代人的标准苛求前人,都是不对的。(5分)

 (4)阶级分析方法要求把历史人物置于一定的阶级关系中,同他们所属的阶级联系起来加以考察和评价。在阶级社会中,贯彻历史分析方法与坚持阶级分析方法是一致的。(5分)

41.(1)制度优势反映制度属性,中国制度之所以优越,是因为党的领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是最具统领性决定性的因素。(5分)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领导人民创建的。(5分)

 (3)党的领导是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根本保障。(5分)

 (4)党的自身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主要来源。(5分)

2025年网上预报名已经开始,每年各大院校招生名额有限, 学校从高到低择优录取!所以尽早开始复习备考才是最优选择。

在线客服

关闭

咨询电话
18539295701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