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考试真题及答案

2025-03-03 点热度

2022年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起专

生态学基础

[单选题]1.20世纪60~70年代,生态学的研究重心转向()

A.个体

B.种群

C.群落

D.生态系统

   正确答案:D

参考解析:生态系统是现代(江南博哥)生态学的重要研究对象,20世纪60年代以来,许多生态学的国际研究计划均把焦点放在生态系统。

[单选题]2.植物在种子萌发和形成幼苗的过程中,有时出现黄化现象,其主要原因是()

A.水分过多

B.温度太低

C.光照不足

D.养分缺乏

   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黄化现象是光与形态建成的各种关系中极端的典型例子,黄化是植物对黑暗的特殊适应。

[单选题]3.植物的光合作用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下列不属于温度三基点的是()

A.最高温度

B.最低温度

C.有效积温

D.最适温度

   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温度三基点是作物生命活动过程的最适温度、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的总称。

[单选题]4.标记重捕法是动物种群密度的常用调查方法,其适用对象的特点是()

A.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

B.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小

C.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大

D.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

   正确答案:A

参考解析: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种群。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进行标志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志个体占总捕获数的比例来估计该种群的数量。

[单选题]5.在30个固定监测样地中,共设置150个样方,调查发现共有300株绣线菊,分布于15个样方中,则绣线菊的频度是()

A.10%

B.20%

C.10

D.20

   正确答案:A

参考解析:频度是指群落中某种植物出现的样方数占整个样方数的百分比。本题中绣线菊的频度F=15/150×100%=10%。

[单选题]6.根据生活史对策,与旅鼠相比,亚洲象属于()

A.高内禀增长率的r对策者

B.高内禀增长率的K对策者

C.高竞争潜力的r对策者

D.高竞争潜力的K对策者

   正确答案:D

参考解析:r对策者通常出生率高,寿命短,个体小,竟争力弱,具有较强的扩散能力,如旅鼠。K对策者通常出生率低,寿命长,且扩散能力较弱,竞争能力较强。亚洲象是典型的K对策者,它们具有大型体型、长时间生长、低繁殖率和高存活率等特点,能够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生存和繁衍。

[单选题]7.甲群落与乙群落的物种数目相同,甲群落比乙群落的香农一威纳多样性指数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的丰富度一定等于乙,甲的均匀度一定小于乙

B.甲的丰富度一定等于乙,甲的均匀度一定大于乙

C.甲的丰富度一定大于乙,甲的均匀度一定小于乙

D.甲的丰富度一定大于乙,甲的均匀度一定大于乙

   正确答案:B

参考解析:香农一威纳多样性指数公式为。S为物种数目,P,为属于种i的个体在全部个体中的比例。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包含两个因素:(1)种类数目,即丰富度。(2)种类中个体分配上的平均性或均匀性。种类数目多,可增加多样性;同样,种类之间个体分配的均匀性增加,也会使多样性提高。本题中,甲群落与乙群落的物种数目相同,表明种数相同,而香农一威纳多样性指数却不同,H值大的,均匀度就高,表明甲的均匀度要高于乙。

[单选题]8.下列关于顶极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群落演替达到最终稳定阶段

B.群落净初级生产量达到最大

C.外来干扰对群落不再起作用

D.群落与生境的协同性比较低

   正确答案:A

参考解析:经过一系列演替,最后所产生的保持相对稳定的、自我维持的、成熟的生物群落,叫作顶极群落。顶极群落是生态演替的最终阶段,是最稳定的群落阶段。

[单选题]9.杨树→蝉→螳螂→黄雀→鹰这条食物链中,蝉属于()

A.第一营养级,初级消费者

B.第二营养级,初级消费者

C.第一营养级,次级消费者

D.第二营养级,次级消费者

   正确答案:B

参考解析:食物链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一个营养级.生产者植物是第一营养级;直接吃生产者的草食性动物是第二营养级,是初级消费者;吃初级消费者的肉食性动物是第三营养级,是次级消费者。

[单选题]10.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生物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量的单位可用kg/(m²·a)表示

B.生态系统生产力越高,生物量越大

C.生态系统发育成熟时,生物量接近最大

D.生物量是指单位面积内活体植物的总质量

   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生物量是指单位面积所有生物体的质量,即是指单位面积内动物、植物等生命活体的总质量,通常用kg/m²表示。当生态系统成熟或演替达到顶级时,生物量最大,呼吸量也最大。

[判断题]1.初级生产力越高,净初级生产力就越高。()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参考解析:初级生产力越高,总初级生产力也越高,而自养生物本身呼吸所消耗的同化产物变化不定,所以初级净生产力不一定越高。

[判断题]2.基于同种生物之间竞争关系的研究得出了竞争排斥原理。()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判断题]3.北方树种分布区向南拓展,因受到温度限制常分布于较高海拔区域。()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判断题]4.森林群落演替的标志是建群种的改变。()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判断题]5.植物的表型是指植物的基因型。()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参考解析:植物表型是由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产生的部分或全部可辨识的物理、生理和生化特征及性状,包括植物的结构、组成以及生长发育过程。而基因型是指生物体某个或某些性状所表现的形态,它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植物表型并不等同于植物的基因型。

[判断题]6.陆生植物体内的水分平衡主要通过根系吸水和叶片蒸腾失水来维持。()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判断题]7.生态因子包括土壤因子和气候因子等,不包括生物因子。()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参考解析:生态因子包含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和人为因子。

[判断题]8.林德曼通过对森林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研究,得出“十分之一定律”。()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参考解析:林德曼通过研究赛达博格湖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得出了能量传递的效率在10%左右。

[判断题]9.根据耐阴性,可将树种分为喜光树种、中性树种和耐阴树种。()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判断题]10.负反馈的作用往往使生态系统远离稳态。()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参考解析:负反馈调节使生态系统达到或保持平衡或稳态,结果是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的变化。

[问答题]1.光周期现象

   正确答案:详见解析

参考解析:光周期现象:日照长度的变化对动植物都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由于分布在地球各地的动植物长期生活在各自光周期环境中,在自然选择和进化中形成了各类生物所特有的对日照长度变化的反应方式。

[问答题]2.年龄结构

   正确答案:详见解析

参考解析:年龄结构:指不同年龄组的个体在种群内的比例或配置情况。

[问答题]3.生态入侵

   正确答案:详见解析

参考解析:生态入侵:是指外来物种通过人为的活动或其他途径引入新的生态环境区域后,依靠其自身的强大生存竞争力(自然拓展快、危害大),造成当地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或削弱的现象。

[问答题]4.生物富集

   正确答案:详见解析

参考解析:生物富集:指生物体通过对环境中某些元素或难以分解的化合物的积累,使这些物质在生物体内的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的现象。

[问答题]5.简述干旱区植物对水分缺乏的适应特点。

   正确答案:详见解析

参考解析:(1)形态上的适应性。

①厚实的叶片和表皮:植物适应干旱环境的特征之一是发展出较厚的叶片和表皮,这能够减少水分蒸发,帮助植物在干旱条件下保持存活。

②发达的根系:具有发达的根系可以提高植物的吸水能力,使其在干旱环境中更好地获取和吸收水分。

③肥厚的肉质茎:具有肥厚的肉质茎可以储存大量的水分,为植物提供一定的水分储备,以应对干旱环境中的水分短缺。

④厚的角质层:具有厚的角质层可以减少水分的蒸腾,从而提高植物的保水能力,使其与干旱的环境相适应。

(2)生理上的适应性:原生质渗透压特别高,高渗透压使植物根系能够从干旱的土壤中吸收水分,不至于发生反渗透现象,使植物失水。

[问答题]6.捕食者与猎物的性状进化如同一场军备竞赛。简述捕食者与猎物协同进化的生态学意义。

   正确答案:详见解析

参考解析: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种群数量变动是相关的。当捕食者密度增大时,被捕食者种群数量将被压低;而当被捕食者数量降到一定水平后,必然又会影响到捕食者的数量,随着捕食者密度的下降,捕食压力的减少,被捕食者种群又会再次增加,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反馈调节。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一般保持着平衡,否则生态系统就不能存在。如果捕食者对猎物的有害影响过分,则会导致一个和两个种群灭绝。

[问答题]7.简述黑白瓶法测定水体中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原理。

   正确答案:详见解析

参考解析:黑白瓶法又称为氧气测定法,主要是用来测定水体中浮游植物的初级生产力。“白瓶”透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黑瓶”不透光,无光合作用,而只有呼吸作用,通过计算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引起CO2含量的变化,推算出浮游植物生产力的大小。

[问答题]8.通常食物链上营养级的数量有限,请从能量的角度论述其原因。

   正确答案:详见解析

参考解析:(1)能量损失。

①各营养级生物都会因呼吸作用消耗大部分能量。

②各营养级的能量都会有一部分流入分解者,包括未被下一营养级生物利用的部分。

(2)能量传递过程。随着食物链的增长,越顶级的营养级生物数量越少,种类越少。因为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在每个能级的流动过程中仅吸收10%-20%,因此要养活越高级别的生物,所需的较低级别的生物数量将会非常大,但环境允许的生物数量是有限的。

[填空题]1.单元顶极学说中的“顶极”是指________顶极。

   正确答案:气候

[填空题]2.森林群落的地下成层性主要是指________的垂直分布现象。

   正确答案:根系

[填空题]3.根据发展方向,演替可分为________、逆行演替和循环演替。

   正确答案:进展演替

[填空题]4.与起源于或适应于低纬度地区的作物相比,高纬度地区的作物生长发育所需的有效积温通常较________。

   正确答案:少

[填空题]5.丹麦植物学家瑙基耶尔将高等植物划分为高位芽、地下芽等多个生活型,其划分依据是________芽的位置。

   正确答案:复苏芽或休眠芽

[填空题]6.豆科植物和根瘤菌可以形成根瘤,二者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正确答案:互利共生

[填空题]7.由相同生活型或相似生态要求的植物组成的群落结构单元称为________,如针阔叶混交林中的常绿针叶树。

   正确答案:层片

[填空题]8.森林和草原群落交错区的边缘效应可表现在鸟的________增多和某种鸟密度增大等方面。

   正确答案:种类

[填空题]9.飞蝗在种群密度高而食物缺乏的年份会大规模向外迁出,这种生态适应类型属于________适应。

   正确答案:行为

[填空题]10.竞争一般可分为干扰竞争和________两种类型。

   正确答案:利用竞争

2025年网上预报名已经开始,每年各大院校招生名额有限, 学校从高到低择优录取!所以尽早开始复习备考才是最优选择。

在线客服

关闭

咨询电话
18539295701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