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真题及答案

2025-03-04 点热度

2023年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专升本

教育理论

[单选题]1.下列选项中,体现朱熹教育思想的著作是()

A.《大学》

B.《传习录》

C.《师说》

D.《四书集注》

   正确答案:D

参考解析:《大学(江南博哥)》相传为春秋战国时期的曾子所作,《传习录》是明代王守仁的作品,《师说》是唐代韩愈的作品。

[单选题]2.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等观点的教育家是()

A.拉伊

B.梅伊曼

C.杜威

D.克伯屈

   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美国教育家杜威主张“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认为学校教育要“从儿童不变的本能、自发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自身的活动为教育过程的中心”。

[单选题]3.苏联教育家赞科夫的代表作是()

A.《教学与发展》

B.《教育过程》

C.《普通教育学》

D.《大教学论》

   正确答案:A

参考解析:《教育过程》的作者是布鲁纳,《普通教育学》的作者是赫尔巴特,《大教学论》的作者是夸美纽斯。

[单选题]4.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与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共始终。这说明教育具有()

A.永恒性

B.阶级性

C.历史性

D.独立性

   正确答案:A

参考解析:教育的永恒性是指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着教育。

[单选题]5.实现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是()

A.思想教育和知识教学相结合

B.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相结合

D.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相结合

   正确答案:B

参考解析: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具体表现为:教育结构与经济结构相适应;书本学习与参加社会实践相结合;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育内容与社会生活实际相联系。

[单选题]6.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形式编定的有关课程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

A.课程目标

B.课程方案

C.课程标准

D.课程设计

   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学科课程标准是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形式编定的有关课程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课程的知识范围、深度、体系、教学进度和教学法的要求。

[单选题]7.将课程划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依据是()

A.课程的管理制度

B.课程的组织核心

C.课程选择自由度

D.课程的存在形式

   正确答案:D

参考解析:从存在形式划分,课程可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显性课程是学校教育中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的正式课程。隐性课程是指学生在学习环境中所学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和态度的非正式课程。

[单选题]8.小刚上课时偷偷玩手机,老师发现后将其手机扔出窗外。该老师的行为侵犯了小刚的()

A.健康权

B.财产权

C.隐私权

D.受教育权

   正确答案:B

参考解析:根据《教育法》规定,学生依法享有人身权、财产权、受教育权、姓名权、荣誉权、隐私权、健康权等权利。本题中,老师将小刚的手机扔出窗外,侵犯了小刚的财产权。

[单选题]9.学校通过期末考试评定学生学业成绩。这种评价属于()

A.终结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增值性评价

   正确答案:A

参考解析:终结性评价是指在教学结束时进行的教学评价,主要用于评定学生一学期、一学年或某个学习课题结束时教学目标达到的程度,判断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并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本题中,学校通过期末考试评定学生学业成绩属于终结性评价。

[单选题]10.中小学德育存在多种实施途径,其中家庭教育属于()

A.校内正式途径

B.校内非正式途径

C.校外正式途径

D.校外非正式途径

   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我国中小学德育的途径包括:(1)校内正式途径,如教学,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活动及课外活动,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学习,班主任工作等。(2)校内非正式途径,如学生友谊团体、校园文化氛围等。(3)校外正式途径,如校外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社区文化教育机构、家庭教育等。(4)校外非正式途径,如邻里,非正式社会、文化团体等。

[单选题]11.班主任王老师在德育工作中鼓励学生“慎独”以提升自身道德修养。该方法属于()

A.说理教育

B.实际锻炼

C.情感陶冶

D.指导自我教育

   正确答案:D

参考解析:指导自我教育法是在教育者指导下,学生在自我教育意识基础上产生积极进取心、培养自我教育能力、养成自我教育习惯、进行自觉思想转化、促使自身品德不断完善的一种方法。它又称为自我修养法。题干所述就属于指导自我教育法。

[单选题]12.在课外校外教育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水平选择参与不同的活动。这体现课外校外教育具有()

A.随意性

B.自愿性

C.实践性

D.便捷性

   正确答案:B

参考解析:课外校外教育具有自愿性的特点,即在课外校外教育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现有水平选择参加不同的活动。教师的职责是尽可能地创造条件,组织多种多样的活动供学生选择,并对不同的学生给予启发引导,指导他们参加适宜的活动。

[单选题]13.冯特于1879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在此之前,心理学隶属于()

A.教育学

B.哲学

D.生理学

C.物理学

   正确答案:B

参考解析:1879年,德国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菜比锡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实验室研究。在心理学史上,人们把这个实验室的建立看成是心理学脱离哲学的怀抱、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单选题]14.中枢神经系统包括()

A.脑和脊髓

B.大脑和延髓

C.灰质和脊髓

D.白质和延髓

   正确答案:A

参考解析: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脑。脑在颅腔内,脊髓在脊柱中。两者通常以椎体交叉的最下端和第一颈神经的最上端为界。

[单选题]15.无论白天还是夜晚,人们总把普通的棉花看成是白色的。这种现象所体现的知觉特征是()

A.选择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

   正确答案:D

参考解析:知觉的恒常性是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人对客观事物的知觉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题干所述表明的正是人的知觉具有恒常性。

[单选题]16.车辆行驶到十字路口,司机同时注意到信号灯和行人。这种现象体现的是()

A.注意起伏

B.注意分散

C.注意分配

D.注意转移

   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注意分配是指把心理活动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任务的注意特征。本题中,司机在行驶过程中同时注意到信号灯和行人,体现的是注意分配。

[单选题]17.李老师根据刚刚看过的师德教育视频内容,准确地选出了相关测验中单项选择题的答案。这种心理活动属于()

A.识记

B.保持

C.再认

D.回忆

   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再次出现在面前,能把它们加以确认的过程称为再认。题干所述心理活动就属于再认。

[单选题]18.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称为()

A.感觉

B.知觉

C.记忆

D.想象

   正确答案:D

参考解析: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的过程。

[单选题]19.下列选项中,属于智力技能形成三阶段之一的是()

A.原型定向

B.原型启发

C.原型练习

D.原型反馈

   正确答案:A

参考解析:智力技能的形成大体上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和原型内化。

[单选题]20.个体基于过去经验对其周围的人、事、物持有的比较持久而一致的心理倾向,称为()

A.社会态度

B.社会动机

C.社会适应

D.社会促进

   正确答案:A

参考解析:社会态度是个体基于过去经验对其周围的人、事、物持有的比较持久而一致的心理倾向。它包含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意向成分。

[单选题]21.小齐在公交车上听到“请为老、弱、病、残、孕乘客让座”的提醒后,主动把座位让给身旁的老人。他的这种行为属于()

A.替代学习

B.顺从

D.从众

C.去个性化

   正确答案:B

参考解析:顺从是指个体在行为上听从他人支配,接受别人指挥的心理现象。题干中小齐的行为就属于顺从。

[单选题]22.出现社会惰化时,与个体单独完成任务相比,群体一起完成任务过程中个人所付出的努力()

A.起伏波动

B.相对偏少

C.保持恒定

D.通常偏多

   正确答案:B

参考解析:社会惰化指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随着共同完成一件事情的人数增加,每个人所作的努力程度会逐步下降。

[单选题]23.下列选项中,属于激情特点的是()

A.强烈、爆发、短暂

B.微弱、平静、弥漫

C.深厚、稳定、持久

D.迅速、紧张、警觉

   正确答案:A

参考解析:激情是一种爆发式的,猛烈而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激情是强烈爆发的情绪状态,持续的时间比较短暂,多带有特定的指向性,往往带有较明显的外部行为表现。

[单选题]24.心理咨询可以给来访者以帮助、启发和教育。其具体作用不包括()

A.改变认知、情感和态度

B.促进人格发展

C.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D.改变气质类型

   正确答案:D

参考解析:心理咨询是通过人际关系,应用心理学原理与方法,给来访者以帮助、启发和教育,改变其认知、情感和态度,促进来访者人格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改善的过程。

判断题

[问答题]1.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

   正确答案:详见解析

参考解析:正确。(2分)

培养目标是指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具体化。一般分为幼儿园的培养目标、小学的培养目标、初中的培养目标、高中的培养目标、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4分)

[问答题]2.启发式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

   正确答案:详见解析

参考解析:错误。(2分)

启发式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指导思想,是指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采取各种有效的形式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指导他们自己去学习的方法。(4分)

[问答题]3.简述教育的经济功能。

   正确答案:详见解析

参考解析:(1)教育的经济功能即教育为一定的经济服务,这也是教育的重要社会功能。(2分)

(2)教育的经济功能在古代教育中不明显。到了现代社会,教育的经济功能日益重要。(2分)

(3)教育通过提高社会成员的素质,通过科学技术再生产对一定社会的经济发展产生影响与作用。(4分)

[问答题]4.简述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途径。

   正确答案:详见解析

参考解析:(1)师范教育:教师的职前培训。(2分)

(2)新教师的入职辅导和在职培训:在教育教学岗位上接受的实习教育、传帮带等活动。(2分)

(3)完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参加教师资格考试的培训,并接受相关考试与实践考核,获得教师资格证书。(2分)

(4)自我教育提高:参加教师继续教育,自学,参加学习型组织的活动等。(2分)

[问答题]5.简述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的基本含义及贯彻要求。

   正确答案:详见解析

参考解析: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的基本含义: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应主动协调多方面教育力量,统一认识和步调,有计划、有系统、前后连贯地教育学生,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品德。(2分)

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

(1)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作用,统一学校内部的多种教育力量,使之成为一个分工合作的优化群体。(2分)

(2)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主动协调好与家庭、社会教育的关系,逐步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2分)

(3)保持德育工作的经常性和制度化,处理好衔接工作,保证对学生影响的连续性、系统性,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得以循序渐进地持续发展。(2分)

[问答题]6.阅读下列案例,并回答问题。

[案例]

以下是刘老师的语文教学片段:

刘老师:“同学们,学习了《扁鹊治病》这篇课文,你们有什么收获和感受?”学生纷纷举手,争相回答。

学生A:“我学会了文中的生字词,知道了‘讳疾忌医’的含义,就是说有了病,一定要听从大夫的嘱咐,老老实实地医治。有了缺点错误,也一定要听取大家的批评,认认真真地改正。”

学生B:“我知道了扁鹊医术高超,不用仪器检查就知道病情,他真了不起。”

学生C:“蔡桓公太骄傲了,听不进别人正确的劝告,我们要虚心接受别人正确的意见。”

学生D:“我的想法不一样,我觉得扁鹊不该跑到秦国去。教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即使不能挽回蔡桓公的命,总可以延长蔡桓公的寿命吧!生命无价!”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纷纷讨论扁鹊的对与错。

刘老师:“同学们,扁鹊应该怎么办呢?请你们有秩序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说明理由。”

此时,学生们把手举得更高了,有的甚至站了起来。

学生E:“扁鹊应该跑到秦国去,不然他不但不能救活蔡桓公,说不定还会搭上自己的性命。”

学生F马上反对:“虽然蔡桓公开始不听扁鹊的劝告,但他知道错了后,肯定会配合治疗,说不定还能治好呢!”

学生G反驳:“蔡桓公的病已深入骨髓,就像现在的癌症,肯定是不能救活了。”

学生H:“扁鹊在初遇蔡桓公时,就应想方设法让蔡桓公配合治疗。这样,说不定扁鹊能够救活蔡桓公。”

……

刘老师:“大家讨论很认真,还有一些同学想说,但下课铃声响了,请你们在课后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题目就叫《假如我是扁鹊》。”

[问题](1)刘老师运用了哪种教学方法?

(2)阐述该教学方法的涵义,并结合案例说明运用该方法的基本要求。

   正确答案:详见解析

参考解析:(1)刘老师运用了讨论法。(3分)

(2)讨论法的涵义: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成员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进行相互学习的一种方法。(3分)

运用讨论法的基本要求:

①讨论前,教师应提出讨论题目和讨论的具体要求,指导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刘老师在安排讨论前,提出了明确的课题《扁鹊治病》,让学生们谈谈收获和感受。(3分)

②讨论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中心问题、联系实际进行,要让学生普遍有发言的机会。刘老师引导学生有秩序地发表自己的见解,班级多数学生都有发言机会,发言内容联系实际,比如:“不用仪器检查就知道病情”,“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就像现在的癌症”等。(3分)

③讨论结束时,教师要进行小结,并提出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下课后,刘老师让学生们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题目就叫《假如我是扁鹊》。(3分)

【评分说明】没有展开论述者,酌情扣1~5分。

[问答题]7.思维过程中的“概括”以“抽象”为基础。

   正确答案:详见解析

参考解析:正确。(2分)

概括是人脑把抽象出来的事物间共同的、本质的特征联合(综合)起来的过程。(4分)

[问答题]8.品德的心理结构不包括道德情感。

   正确答案:详见解析

参考解析:错误。(2分)

一般认为,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种心理成分。(4分)

[问答题]9.如何进行情绪的自我调节与控制?

   正确答案:详见解析

参考解析:(1)觉知自己的情绪状态。(2分)

(2)转移自己的注意。(2分)

(3)合理宣泄负面情绪。(2分)

(4)主动运用语言调节与控制自己的情绪。(2分)

[问答题]10.简述动机的概念及其产生条件。

   正确答案:详见解析

参考解析:概念:动机是激发和维持有机体的行动,并使该行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内部驱力。(2分)产生条件:

(1)内在条件是需要。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与需要紧密联系的,但它又不同于需要。只有当需要达到一定程度,才能成为推动或组织某种活动的内部动力。(3分)

(2)外在条件是诱因。能够引起个体动机并满足个体需要的外在刺激,称为诱因。诱因分为正诱因和负诱因。凡是使个体趋向或接受某种刺激而获得满足者,称为正诱因;凡是使个体逃离或躲避某种刺激而获得满足者,称为负诱因。(3分)

[问答题]11.简述能力的三种分类。

   正确答案:详见解析

参考解析:(1)能力按照倾向性可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2分)

(2)能力按照功能可分为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3分)

(3)能力按照参与其中的活动的性质可分为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3分)

[问答题]12.试述人格的概念并分析人格的特点。

   正确答案:详见解析

参考解析:概念: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特有模式包含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3分)

特点:

(1)独特性。一个人的人格是在遗传、环境、教育等先天和后天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不同的遗传环境、生存及教育环境,造就了各自独特的心理特点。(3分)

(2)稳定性。稳定性是指一个人的某种人格特点一旦形成,就相对稳定下来了,比较难以改变。稳定性还表现在人格特征在不同时空下表现出一致性的特点。强调人格的稳定性并不意味着它在人的一生中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生理的成熟和环境的改变,人格也可能产生或多或少的变化。(3分)

(3)整体性。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每个人的人格世界并非是各种特征简单堆积起来的,而是依照一定的内容、秩序、规则有机结合起来的一个运动系统。(3分)

(4)社会性。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有时会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是人生成败的根源之一。(3分)

【评分说明】没有展开论述者,酌情扣1~5分。

2025年网上预报名已经开始,每年各大院校招生名额有限, 学校从高到低择优录取!所以尽早开始复习备考才是最优选择。

在线客服

关闭

咨询电话
18539295701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