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考点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历史观是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社会历史观的 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其主 要依据在于:
(1) 它是一切历史观都无法回避的问题。
(2) 它是哲学基本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延伸。
(3) 它是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这两种对立的历史观的根本标准.
(4) 由于社会历史观对研究社会现象具有指导作用,因此,对社会历史现 象的不同解释和认识上的分歧,归根到底是由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问 题的不同回答所决定的。
考点2唯心史观及其根本缺陷
(1) 它只看到了导致社会历史运动的精神动因,把社会历史活动中当事 人的目的、动机、意志等社会意识当成社会历史运动变化的决定力量.而没有 进一步考察在精神动因背后的社会物质根源。
(2) 它把历史看成是由少数杰出人物创造的,无视或否认广大人民群众 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由此,把人们的思想动机看作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 力量,就必然认为少数英雄豪杰、帝王将相是历史的创造者,而否认物质资料 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源泉,也就必然否认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 作用。
考点3唯心史观产生和事在的根源
(1)社会根源。各个国家之间在経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缺乏联系。所有 这些,都限制了人们的眼界,使人们难以用“世界史”的眼光,去发现人类社会 历史的共同性、普遍性和规律性的东西。
- 阶级根源。在阶级社会中,对社会现象的解释,直接同阶级利益有 关。这种阶级偏见使他们不能正确面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能正视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而把他们自己的代表人物即所谓帝王将相等“伟 人”,说成是历史的主宰者、创造者。这种对社会历史的歪曲和偏见,就造成 了唯心史观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局面。
- 认识论根源。人们就容易产生一种错觉,似乎社会历史是由英雄豪 杰人物的思想动机决定的,而不去探究这些“大人物”为什么会出现•他们的 思想动机产生的物质根源是什么,因而不能揭示岀物质生产活动是社会发展 的根本动因,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决定力量。
考点4 唯物史观创立的意义
- 唯物史观的创立,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 统一。
- 唯物史观的创立,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
- 唯物史观的创立,为社会生活和社会历史的研究,为分析和考察社会 生活中的各种错综复杂的现象及揭示其本质,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和方法 论的指导。
- 唯物史观的创立,对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制定正确路线、方针和政策, 帮助人们树立共产主义的人生观,具有重大指导作用。
考点5 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 一定数量的人口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必要前提。
- 人口数量和质量能够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
考点6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 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根本动力和人类 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
- 生产方式是人类和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有机体 的物质承担者。
- 生产活动是形成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
-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考点7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上要表现
- 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 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考点8 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的机要表现
(1) 经济基础的需要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的根 源,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派生的,无论政治的或思想上的上层建筑,都直接 产生于经济基础领域。
(2) 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 么样的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的反映,不同性质的经济基础之上必 定有不同性质的上层建筑。
(3)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当旧的经济基础被新的经济 基础所代替,旧的上层建筑或慢或快地也要被新的上层建筑所取代而退出历 史舞台。即便在同一社会形态中,经济基础的局部变化,也会引起上层建筑 的相应变化。上层建筑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并不意味着上层建筑与 经济基础同时发生变化。
2023年网上预报名已经开始,每年各大院校招生名额有限, 学校从高到低择优录取!所以尽早开始复习备考才是最优选择。报考咨询:18539295701(微信同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