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成人高考高起专语文常考易考点(9)

2023-03-04 点热度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考点15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翻译讲究“信”“达”“雅”。

  1. “信”

“信”就是翻译时尽量做到一句对一句,一词对一词,这样的“直译”才能使译文忠实于 原文,确保翻译的准确性。

(1) 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选择多义词的正确词义。

(2) 根据句意准确理解并翻译好古今异义、多义词的词语。

(3) 将古汉语中一些衬字删去。如“夫”“盖”这样的发语词。

(4) 保留人名、地名和专有名词,可以直译。

(5) 一些讳字不能直译,要选择恰当的现代汉语意义翻译出来。

(6) 难于直译的词语,就用现代汉语的意思“意译”出来(即解释意义)。

  1. “达”

“达”就是翻译时不仅要注意词语的意义,而且要从整体上符合现代汉语语言习惯,体 现出现代汉语的语序,实现文意的连贯和顺达。

(1) 翻译时,把文言文的省略句不能省的部分补出来,使叙述连贯。

(2) 把文言文中的倒装句恢复到现代汉语的正常语序上来。

(3) 保持文言文原句的语势。

  1. “雅”

“雅”就是在准确表达原文意思的基础上,努力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文学特色。

(1) 尽量符合文言文的原意,不要译得“太现代化”了。如不能把“参知政事”译成“副 总理”。

(2) 准确表现文言文中的感情色彩、修辞方法,体现文言文的生动性、形象性。如,“平

原君使者冠盖相属”(《史记-魏公子列传》)应译为“平原君派来的使者的车一辆接着一 辆”,这样才体现了《史记》语言的生动性。不要译成“平原君的使者频频到来”,这样就失 去了原文的生动性。

(3)符合文言文的气势、风格和其他语言特色,并注意合乎意境的表现。

考点16 归纳内容要点,把握文章主旨

考査内容一般都着眼于对整个选文内容要点、主旨思想的概括。这就要理顺句与句、 段与段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情理辨清主次信息,从而明确文章的内容要点和主旨。这不 仅要对原文的基本内容进行归纳概括,还要对文章内容做较深层次的剖析。也就是说,不 仅要能概括某个事件的发生、发展和所导致的结果或某个(几个)人物的所作所为,还要能 揭示出这个事件的意义、某个人物的思想性格、某种本质、某种观点等等。一般的方法 包括:

  1. 总揽文意,整体把握

阅读时,要从宏观的角度把握材料,紧扣文章的主线,给人物定位,对主人公有个总的 印象。把握了作者对人物的基本态度后,就能比较明确地理解文章的中心意思了。

  1. 抓住题干,准确把握题目信息

在阅读题干时,须读全、读准,切忌粗心大意。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一 个不漏地进行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明确题目要求,比如该题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考 查局部还是考查全文。

  1. 借助注释提示,找到解题突破口

文后的注释绝不是可有可无的•掌握文章的出处和作者情况.然后再结合自己所了解 的有关文学、历史等方面的知识对文章进行分析,以便更全面、更准确、更深刻地理解 文章。

考点17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座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文言文考查的最高层次,是前面所提到的各项 训练的综合体现。要从作品本身分析挖掘出作者的观点态度。其中有两种情况,一种是 作者直接表露的,具有显形性、明示性。如《史记》中的“太史公曰”、《聊斋志异》中的“异史 氏曰”,以及作者直接议论的文字等,这些文字很清楚地表明了作者的观点态度,并不难发 现、把握。另一种情况是作者没有直接表露的,具有隐形性和暗示性。它或是在文中一句 关键的话语之中,或是在夹叙夹议之中,并非直抒胸臆而是隐含文中。在这种情况下发掘 作者的观点态度,是有一定难度的,它需要读者细心体会,仔细领悟才能把握。要掌握这 一点,一般的方法有:

  1. 通读全文,分析人物言行

要通过作者对人物的描写、人物的主次关系、事件的叙述、详略的安排来分析作者的 思想感情是爱是憎,写作意图是赞扬还是讽刺,文章的主旨是要读者吸取什么教训还是获 得什么启示。

  1. 综合概括,提炼观点

作者的观点态度有的特别含蓄曲折,这就要注意发掘相关语句的隐含信息。有时作 者的观点散布在各处,应进行适当的综合概括,以便全面准确地对作者观点作出评价。要 能够把作者的观点态度与文章中人物的言论区分开来。

2023年网上预报名已经开始,每年各大院校招生名额有限, 学校从高到低择优录取!所以尽早开始复习备考才是最优选择。报考咨询:18539295701(微信同号)

免费领取成人高考学习资料

姓名:*

电话:*

在线客服

关闭

咨询电话
18539295701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