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使用成语
- 看成语的语义
高考中有一些不常见的成语,这时切忌一知半解或望文生义,很多的时候,字面的意 思与它本来的意思是大不相同的。如果按字面的意思来理解就会出错。如:
军事专家认为极超音速导弹是反恐成争中非常有价值的“猎杀者”,一旦锁定目标,恐怖 分子就无地自容了。
“无或百蓉”形容非常羞愧,并没有无处藏身之意。这里使用不当。易望文生义的成 语还有:“望其项背”“万人空巷”“炙手可热”“首当其冲”“久假不归”“明日黄花”“细大不 捐”“石破天惊”“危言危行”“文不加点”等。
- 看谦敬是否错位
有的成语专用于自己(谦辞),有的成语专用于别人(敬辞),如果在理解时忽视了这方 面的内容,就容易出现错误。如:
在“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幕式上,李校长抛砖引玉的即兴发言,博得了全场一片掌声。
“抛砖引玉”,谦辞,比喻用粗浅的、不成麹的査兄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这个 成语是谦辞,其主语只能是第一人称“我气
- 看成语所在的语境
具体的语境往往有区别语义的功能,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忽视语境,否则就会闹 出笑话。如:
看到果农家里■牛步善的黄灿灿的橙子,我深感欣慰,因为这说明我们开发的产品产 量高、品质好。 ’, • ■
“汗牛充栋”形容藏书非常多,而句子的语境是说“橙子”多,虽然都是多,但“橙子”不 是书,用在这里不妥当。
- 看成语的语法功能
成语由于词性和词义不同,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也会不同。对成语的语法功能把握 不准,就会造成词语之间的搭配不当。如:
- 如果日方对中国人民的严正声明和强烈抗议置之度外,一意孤行,必将自食其果。
“置之度外”意为:放在考虑之外,常指不把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这里应换为“置若 罔闻"。
- 他往四周一看,发现漫山遍野的怪石,于是心中就有了出令制胜敌军的妙计。
“出奇制胜”虽可作谓语,但其后不能带宾语。该成语用在,此•处.显•然不妥。
- 看成语的感情色彩
成语的感情色彩可谓褒贬分明,如“无微不至”与“无所不至”,仅一字之差,感情色彩 却截然不同。因此,我们在运用时,要根据不同的目的、场合、对象选用感情色彩不同的成 语。如:
司机张师傅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雨, 感动了无数市民。 一, •
例句意在表明张师傅的事迹让很多人都知道了,口 口相传,令人感动。但“满城风雨” 是贬义词,显然不合语境,应改为“家喻户晓”。
成语的感情色彩随着语言环境的不同而变化,我们必须结合语境明辨褒贬。需要强 调的是融合反语修辞手法的褒词贬用和贬词褒用,不应视为错误。
- 看成语所指的对象
有些成语只适用于描述特定的人或事,如:专门指个体或群体,专指人或事物,专用于 男女或夫妻之间等。如果不了解它特定的适用对象,就会出现选词不当的错误。如:
他儿子正值豆蔻年华,理应专注于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没想到却整天沉迷于网络游 戏,现在连初中都•读.不•下•去了 0
“豆蔻年华,,专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不能指男子。
- 看成语的使用范围
成语使用范围有大小,词义有轻重。这就要求我们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选用范围大 小或词义轻重适度的成语,避免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重词轻用或轻词重用。有些成语的 误用正是由于分不清范围的大小。如:
考前每个考生都应充分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否则,上了考场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就会 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
“三长两短”指意外灾祸、事故,也特指死亡,词义很重。用在此语境中是犯了典型的 “重词轻用”的错误。
- 看表达重复与否
在使用时,成语语义可能与句子中有些词语意义重复。这种类型的误用主要是因为 句子中已有含该成语意思或部分意思的词语。造成整个句子有叠床架屋的语病,如不加 细辨,就会发生误判。如:
看到他这种滑稽的表情,一名外国记者忍俊不禁朴哧一声笑起来。
“忍俊不禁”是“忍不住笑”的意思,而句中“•扑•哧,一声笑起来”与“忍俊不禁”的意思一 样。因而造成重复。可删去“扑哧一声笑起来”,使句子表义简明。
- 看是否符合逻辑
有些成语从意义上看符合句意,似乎没有错误,但从逻辑的角度考虑则可能事理不 通。成语使用“不合逻辑”的主要表现是自相矛盾。如:
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成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莘莘”形容众多,可见“莘莘学子”就是“众多的学子”。既然是“众多的学字”.何,言.“一 位”?删去“莘莘”,意思就通顺了。
10,看成语的本来意义
很多成语都有一定的典故来历,或出于古代寓言,或出于历史故事,或出于古代诗文, 都有着特定的含义。还有不少成语现在都使用它的比喻义或引申义,但它的本义偶尔还 会出现,当一个熟语重新回到本义时,我们不能轻易认为它用错了。如:
- 为纪念中国话剧百年诞辰,话剧界一些前辈咚畢欧少,重新排演了《雷雨》等经典 剧目。
“粉墨登场”在此句中用的就是本义,使用正确。
- 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 着极为丰富的想象力。
“非非”,佛家语,指一般人认识所达不到的境界。现比喻脱离实际,幻想不能实现的 事情,含贬义。在此句中.使用的是本义,因此是正确的。
2023年网上预报名已经开始,每年各大院校招生名额有限, 学校从高到低择优录取!所以尽早开始复习备考才是最优选择。报考咨询:18539295701(微信同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