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成人高考高起专语文常考易考点(8)

2023-03-04 点热度
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

考点8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在现代汉语中,由于词汇存在着多义现象,因而要在具体的语境中对词汇进行理解, 相同的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会有不同的解释。从另一个角度讲,在现代文阅读过程中,对 于词语的理解,是一种最基础的阅读,只有理解了词语,才能进一步理解句意、掌握文意。 例如:

'‘只是我自己的寂寞是不可不驱除的,因为这于我太痛苦。我于是用了种种法,来麽 醉自己的灵魂,使我沉入于国民中,使我回到古代去,后来也亲历或旁观过几样更寂寞吏 患哀的事,都为我所不愿追怀,甘心使他们和我的脑一同消灭在泥土里的.但我的麻醉法 也似乎已经奏了功,再没有青年时候的慷慨激昂的意思了。"

(鲁迅《〈呐喊〉自序》) 如果将该句中两个“麻醉”均理解为:鲁迅在奋斗中受挫,因而十分痛苦,于是用“钞古 碑”的办法来“模糊”自己的视线,使“意志消沉”,“再也没有青年时候的慷慨激昂的意思 了这种只从词的概念义去理解显然是错误的。因为句中明明写道“麻醉法也似乎已经 奏了效”,这实际上是表明并没真正被麻醉。因此“麻醉”在文中的意思是:鲁迅先生在痛苦 中深刻地反思,少了青年时的“激昂”,多了反思后的深刻,他始终没放弃思考、追求战斗。

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就是词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特定的含义,即词的语用义。词的语 用义是词语在运用过程中表现出的,极,有活力的含义。,没,有对上下文的审视,没有对全句、全段,甚至全文意思的理解,就不会有对词语在“文中”含义最准确生动的理解。

所以对词语的理解,不仅要从上下文的“限定”来确定,同时还要从作者赋予全文的感 情倾向来考虑。

语感也是认识词语丰富表现力的途径之一。语感就是对语言敏锐的感知能力。阅读 时,不仅要理解词语的表层意思,还要进一步理解其深层含义。

另外,从语法知识的角度确定词义,也能更好地体味其表达能力。

考点9把提文中的关键语句

“关键语句”也许在文章中是首括句、尾括句,起统领或起总结作用的语句,也许是句 子结构比较复杂、难以理解的句子,总而言之,这些语句是理解文意的关键,只有把握了这 些语句的含义,才能进而分析文段。

考点10准确概括所给材料

对于分布在文中的材料,在阅读后要能够提炼它的中心。或者能够用概括、精练的语 句表述出来,或者在数项概括性的语言中挑选出最准确的判断。例如:

宋代涌现了更多的竹画家。苏东坡就是一位画竹的艺术大师。他画竹气魄极大,''从 地起一直至顶”,线条和笔力都很强劲。元代文人画兴起后,画竹更为盛行。四大家之一 倪云林的画,大都是修竹数竿,意境萧疏,具有独特的风格。明代竹画家蜂起。王级画竹 名驰天下,邵二泉题他的《墨竹》诗说:“萧萧数竹不胜看,到此方知画竹难。谁信中书曾放 笔,片时行尽楚江干。”道出了他画竹的高超技艺。徐渭(字文长)创画雪竹的方法,所画极 为精绝。有人评论说:“徐文长先生画雪竹,纯以明代瘦笔破笔燥笔断笔为之,绝不类竹; 然后以淡墨水勾染而出,枝间叶上,罔非积雪,竹之全体,在隐约间矣。'‘

仔细阅读全段,根据年代,我们可将其分为三个层次:宋代、元代、明代。画竹的典型 人物无论是哪朝的总的有两个特点:一是风格、艺术特点不同;二是技术手法不同。此外, 本段就这三个时代又说:宋代涌现了更多的……元代画竹更为盛行……明代竹画家蜂起。 这样我们就能综合起这样三点:宋元明三代竹画家蜂起;著名竹画家的艺术特色各不相 同,各有特点;这些竹画家画竹技法特别高超。

综合这些要点,我们可以将这段话的内容概括为:宋元明时期竹画家蜂起,风格独特, 技法高超。

考点11对材料进行具体的阐发

在领略文章思路的基础上,我们还应学会将内容加以扩展,对文章中具体的内容加以 解释、补充、丰富,甚至进行再创造,将深藏在语句中不易显露的思想和感情显现出来,把 言外之意开掘出来。

考点12准确理解作者的观点

就是读懂文章想要告诉读者的是什么,准确理解和把握作者观点和态度。例如《内蒙 访古》中这段文字:

大家都知道,秦始皇以全国的人力物力仅仅连接原有的秦燕赵的长城并加以增补,就 引起了民怨沸腾。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在秦始皇面前就站着一个孟姜女,控诉这条举世闻 名的万里长城。甚至在解放以后,还有人把万里长城作为“炮弹”攻击秦始皇。而赵武灵 王以小小的赵国,在当时的物质和技术条件下,竟能完成这样一个巨大的国防工程而没有 挨骂,不能不令人惊叹。

本段涉及的人和事有:秦始皇修长城,孟姜女哭长城,有人攻击秦始皇修长城,赵武灵 王修赵长城——完成了一个巨大的工程而没有挨骂。综观整段文字可知,有关秦始皇与 长城的人和事的记叙和评论,只不过为了证明“赵武灵王……修长城”“令人惊叹”。这是 本段的重要信息。因为在说到秦始皇、长城以及与之有关人和事后,作者用“而”一转,又 用“竟能”、“不能不令人惊叹”等词或短语“一气呵成”地完成了对赵武灵王的赞叹。可见 重要信息在最后一句话中.这段话的主要观点也是表赞赵武灵王修长城的历史功绩。

考点13把握文章的层次结构

考生在阅读材料时,应对文章的段落和层次进行归纳和切分,说明文章结构层次之间 的关系。

给一段文字划分层次,首先要通读全文,明白说的是什么,然后再有的放矢地划分;其 次要捕捉那些足以鲜明体现作者思想脉络的重要语句。能抓住这样的关键句,这段文字 的层次也便出来了。

一段文字的层次之间,一篇文章的各部分之间都是有联系的。段内的层次关系大体 上有并列、承接、递进、转折、因果和总分等关系。

考点14分析文章的表达技巧

  1. 叙述

即对人物经历、事件发展、情景转换等作的一种述说和交代。主要用于叙述时间中的 事物发展和空间中的事物状态。

(1) 叙述的人称。

叙述的人称主要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三种形式。第一人称便于作者抒 发自己的思想感情,使读者感到真实、亲切、自然。第二人称用“你”的形式与叙述对象对 话.把要表现的事物更亲切地表现出来。第三人称使所叙述的人物和事件不受时间、空间 的限制,反映的生活面更广阔。

(2) 叙述的方法。

顺叙:有头有尾,脉络清楚,有较强的时空层次性。倒叙:可以造成悬念,埋下伏笔,以 吸引读者,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和感染力。插叙:可以造成叙述时空的一种纵深感。补叙: 可以对情节的发展起到直接推动作用,产生强烈的戏剧效果。

  1. 描写

即把某一对象的状貌、情态,生动、具体、形象地再现给读者。它是文章的主要表现手 法,可以使文章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 的艺术感染。

(1)描写的对象。

人物描写的对象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肖像描写。它对于人物性格和人物形象的完整体现有着重要的烘托作用。因为人物 的外部特征总是同人物内在的心理活动、精神状态相联系的。

动作描写。是对人物在典型环境中的行为动作的描写手法。通过对人物动作的描写 可以透露出人物内在的心灵世界。

语言描写。对人物语言的描写要注意人物语言的个性化,要与人物的身份经历、文化 修养、习惯爱好、心理状态以及所处的特定场合相吻合。

心理描写。是直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交代人物的思想基础和行动的内在依据。 有时也可以间接地通过景物及人物肖像、动作、语言、所处环境及遭遇等来进行折射。

环境描写。环境描写可以用于交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突出主题,在文学作品 中也是人物性格描写的一个延伸。

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指对生活中那些细致而又特别富有表现力的典型情节所作的特 写式描写。它是叙事性文章的最小的描写单位。它把事物最细微、最本质的情状特点鲜 明逼真地呈现出来。

场面描写。指在特定的时间和环境中,展开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生活画面的描写。 通过场面中环境和人物活动的描写来渲染气氛,刻画人物思想性格。

(2)描写的方法。

白描和工笔。白描指使用最简洁的笔墨,不加烘托,勾勒出生动、传神的形象。工笔 指用细腻入微、工整细密的笔触对人物和环境进行精雕细琢的描写方法。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即直接描写,是对所描写的人物、事件等作正面、直 接的刻画,不借助于人和媒介物烘托。侧面描写,即间接描写,是对所描写的对象不作直 接的刻画,而是借助于媒介物的描写来烘托所要描写的人或物。

主观描写和客观描写。主观描写所描写的人物和事物往往是作者情感世界的一种观 照和折射,渗透着作者主观上的喜怒哀乐的思想情绪。客观描写,是客观、具体地描写事 物的本来形态状貌,不带有作者情感色彩的笔法。

  1. 抒情

抒情的方法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1) 直接抒情。

即不借助于媒介而直接抒发感情。常用于抒发强烈、直露的情感。

(2) 间接抒情。

寓情于事。通过对具体人物和生活事件的叙述来抒发情感。这种对往事的回忆,对 经历、体验的叙说,往往会引起感情的波澜,因事而动情,在叙述的字里行间蕴含深沉的 感情。

寓情于景。以眼前的景物为媒介,或者通过对某种象征性事物的描绘来寄寓和抒发情感, 以情染景,情景交融。

寓情于理。作者把情感寄寓在某种道理之中,或渗透于通过事物叙述、描写所体现出 来的某种情理之中,既是议论也是抒情,情理交融。

2023年网上预报名已经开始,每年各大院校招生名额有限, 学校从高到低择优录取!所以尽早开始复习备考才是最优选择。报考咨询:18539295701(微信同号)

免费领取成人高考学习资料

姓名:*

电话:*

在线客服

关闭

咨询电话
18539295701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