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真题及答案

2024-12-17 点热度

2021年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专升本

教育理论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1~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童年期的孩子情绪不稳定,起伏性大,“破涕为笑”是常有的事;少年期的孩子情绪相对稳定,常常隐藏自己的情感。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

A.不均衡性

B.稳定性

C.个别差异性

D.阶段性

2.我国于1985年颁布的,旨在“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的教育改革文件是()。

A.《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B.《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C.《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D.《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3.我国古代明确阐述教学相长辩证关系及“师严然后道尊”教师观的教育文献是()。

A.《中庸》

B.《学记》

C.《大学》

D.《论语》

4.提出教育目标分类系统理论,并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三大类的心理学家是()。

A.布鲁纳

B.皮亚杰

C.布卢姆

D.维果茨基

5.以泰勒为代表的课程论专家提出的课程设计模式被称为()。

A.情境模式

B.实践模式

C.过程模式

D.目标模式

6.我国中小学各学科教科书编写的直接依据是()。

A.课程标准

B.课程方案

C.课程类型

D.教育目的

7.某中学规定女生不许留披肩发,否则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将被强制执行。这种做法侵犯了学生的()。

A.受教育权

B.健康权

C.隐私权

D.人身权

8.优秀班主任在处理犯错的学生时,经常采取点名批评和不点名批评相结合的方式,并取得了比较好的教育效果。这种做法遵循的德育原则是()。

A.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

B.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D.知行统一原则

9.某校组织学生收看“七一勋章”颁奖仪式,引导学生学习“七一勋章”获得者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和模范行为。这种德育方法属于()。

A.自我教育法

B.实际锻炼法

C.榜样示范法

D.品德评价法

10.为使学生理解“果实”概念,老师在课堂上将课前准备好的果实切开,让学生观察并报告观察结果。该教师所运用的教学方法是()。

A.练习法

B.演示法

C.讲授法

D.实验法

11.在课外校外教育的多种组织形式中,以部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要求为基础所开展的活动,属于()。

A.个人活动

B.研学旅行活动

C.小组活动

D.群众性活动

12.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中心工作是()。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B.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C.做好学期工作计划

D.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

二、辨析题:13~14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13.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学生的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的矛盾。

14.全面发展教育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三、简答题:15~17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5.简述学校美育的实施途径。

16.简述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内容。

17.简述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四、论述题:18小题,15分。

18.阅读下列案例,并回答问题。

  全国特级教师丁老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新单元教学中,总是分以下几步走:

  (1)先给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查漏补缺,使他们达到班内的平均水平,以便于接受新的知识。

  (2)课内讲授新知识时,照顾班内大多数学生的水平。

  (3)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出现了新的差距后,根据实际情况,他把学生分成两组,并以教材内容为依据,设计不同的题目,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对理解力好的学生稍加点拨,让他们自己看书、做题;而对理解力差的学生则加强辅导,指导他们一起做题。

  (4)在进行分组分层教学之后,如果有学生跟不上,他就进行课后辅导。

  (5)单元测验后,如还有个别学生跟不上,他再进行个别辅导。

  丁老师运用这种分层补缺、逐批过关的做法使基础薄弱的学生都达到了合格水平。

【问题】丁老师在教学中主要遵循了什么教学原则?请结合案例加以分析。

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19~30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9.一个人枕叶受伤后最有可能受到影响的感觉是()。

A.嗅觉

B.味觉

C.视觉

D.听觉

20.人们看到黄色会感到温暖,而看到蓝色则会感到清凉。这种心理现象属于()。

A.联觉

B.感觉

C.错觉

D.幻觉

21.下列选项中,属于心理学应用研究领域的是()。

A.人格心理学

B.咨询心理学

C.实验心理学

D.认知心理学

22.在知觉某一事物过程中,“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这种现象体现的影响知觉的因素是()。

A.兴趣爱好

B.理想信念

C.知识经验

D.需要动机

23.优秀班主任总是注意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指导学生从小事做起,在困难中磨炼顽强的意志,这种做法有助于培养意志的()。

A.果断性

B.自制性

C.积极性

D.坚韧性

2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情绪功能的是()。

A.调节认知活动

B.适应环境

C.价值表达

D.信息传递

25.希望自己能够胜任所担负的工作并能有所成就以得到他人和社会的高度评价。按照马斯洛的观点,这种需要属于()。

A.归属与爱的需要

B.安全的需要

C.尊重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26.实验中要解决8个问题,每个问题分别配置A、B、C三个容量不同的量杯,要求被试使用它们量出一定量的水。前5个问题均可通过“B减A减2C”得以解决;后3个问题尽管可以采用“A加C”这种更简便的方法,但被试仍沿用“B减A减2C”。该实验体现的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是()。

A.原型启发

B.思维定势

C.功能固着

D.动机水平

27.衡量一个人某种品德是否形成,应主要考察()。

A.道德行为

B.道德意志

C.道德情感

D.道德认识

28.动机产生的内在条件是()。

A.诱因

B.能力

C.认知

D.需要

29.在群体压力下,个体放弃自己的意见而与大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称为()。

A.模仿

B.从众

C.暗示

D.服从

30.下列选项中,属于动作技能的是()。

A.阅读技能

B.写作技能

C.驾驶技能

D.运算技能

六、辨析题:31~3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31.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是同步的。

32.注意转移与注意分散的含义相同。

七、简答题:33~35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33.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

34.简述气质的概念及其特性。

35.简述心理咨询的目标。

八、论述题:36小题,15分。

36.试述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巩固的方法。

参考答案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

1.【答案】D

【解析】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在一定的年龄阶段,人的生理和心理两方面会出现某些典型的、本质的特征,即年龄特征。例如,在情绪表现上,童年期的孩子和少年期的孩子各有不同的特点。

2.【答案】A

【解析】1985年我国正式颁布《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这次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颁布于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颁布于2001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颁布于1993年。

3.【答案】B

【解析】《学记》明确阐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4.【答案】C

【解析】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制定出新的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他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三大类。

5.【答案】D

【解析】目标模式的代表人物是“课程评价之父”泰勒。

6.【答案】A

【解析】学科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

7.【答案】D

【解析】某中学不允许女生留披肩发,限制的是学生的发型自由,这里侵犯的是学生的人身权。

8.【答案】B

【解析】点名批评和不点名批评相结合的方式是指加强个别教育,并通过个别教育影响集体,增强集体的生机和活力,将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辩证统一起来。

9.【答案】C

【解析】榜样示范法是教育者以他人和自身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绩来影响受教育者的一种方法。题干中提到的引导学生学习“七一勋章”获得者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和模范行为,运用的就是榜样示范法。

10.【答案】B

【解析】演示法是指教师把实物、教具展示给学生看,或通过示范性的实验来说明和印证,以使学生掌握知识。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11.【答案】C

【解析】小组活动是课外校外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小组成员一般以共同的兴趣爱好和要求为基础组合而成,人数的多少依据活动的性质、内容及条件而定,由他们自己或在辅导员指导下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小组活动。

12.【答案】A

【解析】班主任的基本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即培养一个团结友爱、健康向上、遵纪守法、热爱学习、具有强大凝聚力的班集体,使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形成良好的个性。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班主任工作的目的和结果。

二、辨析题

13.【答案】错误

【解析】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的矛盾。学生的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的矛盾是学生道德自我教育过程的主要矛盾。

14.【答案】错误

【解析】实现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全面发展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

三、简答题

15.【答案】(1)通过各科教学和课外文艺活动实施美育。

(2)通过大自然实施美育。

(3)通过社会日常生活实施美育。

16.【答案】(1)爱岗敬业。

(2)热爱学生。

(3)团结协作。

(4)为人师表。

17.【答案】(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

(2)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手段。

(3)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手段。

四、论述题

18.【答案】(1)丁老师的做法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2)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3)材料中,丁老师深入了解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丁老师处理好了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统一要求与尊重学生个别差异的关系,使所有学生都得到了充分发展。在知识教学中,他面向全体,兼顾理解力强和理解力差两部分学生,采用了与之相适应的自学和个别辅导的方法。他还对基础薄弱的学生进行课前查漏补缺、课后辅导或个别辅导,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

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

19.【答案】C

【解析】枕叶为视觉皮质中枢,枕叶病损时不仅会引发视觉障碍,还会引发记忆缺陷和运动知觉障碍等症状,但以视觉症状为主。

20.【答案】A

【解析】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叫联觉。联觉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在日常生活中各种感觉现象经常联系在一起。

21.【答案】B

【解析】应用心理学包括教育心理学、咨询心理学、消费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犯罪心理学。A、C、D三项属于理论心理学。

22.【答案】C

【解析】知觉的理解是指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的,对当前事物的直接感知,并纳入已有的知识经验系统中去的过程。

23.【答案】D

【解析】意志品质包括意志的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和坚韧性。其中,意志的坚韧性是指一个人在行动中坚持决定,百折不挠地克服重重困难去达到行动目的的品质。

24.【答案】C

【解析】情绪的功能有适应环境的功能、调节认知活动的功能、信息传递的动能。价值表达属于社会态度。

25.【答案】C

【解析】人的需要层次包括:生理、安全、归属与爱、尊重、自我实现。其中,尊重的需要具体表现为认可自己的实力与成就,自信、独立,渴望赏识与评价,重视威望与名誉等。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要。

26.【答案】B

【解析】常规性思维是指人们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用惯用的方法、固定的模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也叫作思维定势。

27.【答案】A

【解析】道德行为是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的具体表现和外部标志,任何品德都要以道德行为及其效果来表现,道德行为使品德具有社会价值。

28.【答案】D

【解析】动机产生的内在条件是需要,动机产生的外在条件是诱因。

29.【答案】B

【解析】从众是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

30.【答案】C

【解析】动作技能是指以肌肉骨骼的运动实现的程序化、自动化和完善化的外显动作方式。它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如体操、打球、游泳、驾驶等。A、B、D三项均属于智力技能。

六、辨析题

31.【答案】错误

【解析】能力的发展比知识的掌握要慢。在人的一生中,知识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增加,而能力则是一个发展、停滞和衰退的过程。

32.【答案】错误

【解析】注意转移是指根据新任务的要求,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的注意品质,是积极主动的;而注意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当前应当完成的任务而被无关的事物所吸引,它使我们不能清晰认识事物,是消极被动的。

七、简答题

33.【答案】(1)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

(2)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

(3)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4)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幻想。

34.【答案】(1)气质是指一个人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2)气质的特性:

①感受性;

②耐受性;

③反应的敏捷性;

④可塑性;

⑤情绪兴奋性;

⑥内向与外向性。

35.【答案】(1)促使行为改变。

(2)改进应对技能。

(3)提高做决定的水平。

(4)改善人际关系。

(5)发展来访者的潜能。

八、论述题

36.【答案】(1)明确记忆的目的,增强学习主动性。

(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建立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3)对学习材料进行精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

(5)运用多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6)有效运用记忆术。

(7)适当的过度学习。

(8)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2025年网上预报名已经开始,每年各大院校招生名额有限, 学校从高到低择优录取!所以尽早开始复习备考才是最优选择。

在线客服

关闭

咨询电话
18539295701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