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曲赋单元一
七月
考点1作家作品
本文选自《诗经•豳风》,是一首农事诗。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周初(约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约前6 世纪)的诗歌305篇。收集、编订者,可能是周王朝的乐师;编成时间,大约在春秋后期。 全书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有十五国风,大多是民歌「'雅”有《大雅》《小雅》, 是产生于王都附近的诗,多数为贵族、士大夫所作,'颂”有《周颂》《鲁颂》《商颂》,是用于宗 庙祭祀的诗。《诗经》以四言为主,常有重章叠句,多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考点2文章主旨
本诗叙述了西周农民一年到头的繁重劳动和艰苦生活,从而透露出贵族和农民生活 的悬殊,鲜明地反映了当时的阶级关系,是研究周人社会情况的重要史料.
考点3写作特色
全诗按月序和季节的推移,分类叙述一年到头的农事辛苦和生活。按农事活动的顺 序,以平铺直叙的手法,逐月展开各个画面。在描写衣、食、住等典型细节中,通过对比,造 成强烈的对立形象,由此显示出叙述者强烈不满的意识和情感,让人产生鲜明的爱憎。全 诗以四言为主,以叙事为主,在叙事中写景抒情,叙事、抒情相结合,语言朴实无华,全部用 铺叙的手法写成,民歌特点十分明显。重章叠句,如“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七月流火,八 月荏苇”,一唱三叹、循环往复。
考点4重点词语
- 一之日崎发,二之日栗烈-一之日:周历正月,夏历十一月。后文二之日、三之日、
四之日,可顺序类推。幣发(bi bo):风寒,大风吹物发出的声音。栗烈:凛冽,谓寒气逼人。
用细兽毛或粗麻棉织成的短衣。卒岁:过年,越冬。 遣食,送饭。田峻:田大夫,农官。
- 春日载阳。载:开始。阳
- 遵彼複宕。遵:循,沿着。
- *彼&知 猗:只采桑叶留其枝。女桑:嫩弱的桑枝。
- 谊月隽童。秀:不开花而结籽。
- 一之日于貉。于:捕捉。
- 载绩武班。缎:积攒。武功:武事,此处指狩猎。
- 号草熏•鼠,塞印璋尸。穹窒:满屋子。向:北窗。瑾户:用湿泥把门缝涂满。
- 6务啓号。改岁:豆:年。
- 八月利血 剥(P。):敲击之意。
- 以介宿寿。介:求。眉寿:长寿。
- 我稼既®,上入执宫功。同:聚拢,指把谷物聚拢起来。上:通“尚”,尚且。
- 亟其乘息。•乘屋:登屋修缮。
- 十月段筆。涤场:打扫禾场,农事己毕。
- 跻彼厶彦,称彼兇觥。跻:登上。称:举起。
考点1作家作品
本文选自《诗经-小雅》,是一首戍边士卒的返乡诗。
考点2文章主旨
《采薇》是一位戍边士卒归途中的追忆,全诗以采薇起兴,表达了久戍不归的思家之 苦,追忆了在战场上同仇敌忤、英勇杀敌的战斗场面,描写了归途中所见之景,表达了内心 的伤感之情。
考点3写作特色
诗歌采用重章叠句,善于抒情写景,情景交融。同时以哀情写乐景,以春风杨柳反衬 离家之悲,以军旅生活之艰苦反衬捷报传来凯旋之欢。诗里还巧用对比手法,例如描写时 间的“今”“昔”,描写景物的“柳”“雪,,,描写动作的“往,,“来,,,增加了语言表现力,突出了诗 歌的主题。
考点4亜点词语
作:指薇菜冒出地面。止:句末助词,无实义。 莫(mCi):通“暮”,此指年末。
靡:无。
遑:闲暇。启居:跪、坐。指休息、休整。
载:又。
聘:问候的音信。
籃(gU):止息,了结。
(9)雨雪霏霏。雨(yCO雪:下雪。雨,这里作动词。
考点1作家作品
《国荡》是屈原为祭奠为国捐躯的楚军将士亡灵所作的一首挽歌,选自《九歌》。《九歌》是 屈原根据战国时期楚地民间祭神乐歌加工而成的组诗,共11首。
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楚国人。是我国古代第一个有巨大成就的爱国诗人。屈原 诗釆用了大量的神话传说,构思奇特,想象丰富,文采华丽,富有浪漫主义精神。代表作品 有《离骚》《九歌》《九章》《夭问》《招魂》《卜居》《渔父》等。
考点2文章主旨
古代称未成年而死或在外死去的人为“荡”。本诗用于祭奠为国捐躯的将士,因名 “国荡”。作者饱含深情,描写了楚军将士不畏强敌英勇搏杀的场景,颂扬了他们刚毅勇武、 宁死不屈的英雄主义气概和爱国精神,表达了对死难将士的深沉哀悼和由衷崇敬。
考点3写作特色
本篇结构安排严谨完整。前面的叙事是因,是抒情议论的基础,也属于间接抒情;后面的 抒情议论是果,是叙事的自然引发与升华。全诗语言整齐,节奏短促。风格刚健豪壮,呈现出 一种阳刚之美,在楚辞体作品中可谓独树一帜。
考点4重点词语
- 庠余阵兮蹿余行。凌:侵犯。踱:践踏。
- 辛原'巻兮麻超远。忽:若有若无,形容风尘迷漫,视野不清。
- 首身奮兮心不替。惩:恐惧。一说悔恨。
西洲曲
考点1作家作品
《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歌中的名篇,最早见于《玉台新咏》。
“乐府”原是音乐官署的名称。在秦和汉初就设立有这样的机构,汉武帝时进一步扩 大。“乐府”的职责是收集各地歌谣并为之制谱配乐。后来人们便把这个机构所收集和配 乐演唱的歌辞,称作乐府诗,或简称乐府。乐府诗中,既有贵族、文人的创作,也包括相当 一部分民歌,这些民歌,是乐府诗思想、艺术成就的主要代表。
考点2文章主旨
本诗由“梅”唤起女子对昔日与情人在西洲游乐的美好回忆以及对情人的思念。通过 描写西洲游乐、开门迎郎、出门采莲、登楼望郎几个场景,表现出时而焦虑,时而温情,时而 甜蜜,时而惆怅的细膩缠绵情感。
考点3写作特色
本诗善于在动态中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如“采莲南塘秋”六句,它集中笔墨描写主 人公的含情姿态,借物抒情,通过“采莲”“弄莲”“置莲”三个动作,极有层次地写出人物感 情的变化,动作、心理描写细致入微.真情感人。全诗多处运用比兴和双关隐语,使诗歌显 得含蓄多情。此外诗歌还运用了顶真手法,如“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等,使得句子灵活生动,朗朗上口。
考点4重点词语
(DM飞满西洲,望郎上喜卷。鸿:大雁。青楼:以青色涂色之楼,为古代女子居处的 通称。
(2) ^0栏杆头。尽日:终日。
(3) 宼样C期。十二曲:指阑干多而曲折。
孔雀东南飞(并序)
考点1作家作品
《孔雀东南飞》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与北 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
考点2文章主旨
《孔雀东南飞》通过刘兰芝与焦仲卿的爱情悲剧,控诉封建礼教和门阀观念的罪恶,表 达了爱情婚姻自主的美好愿望。
考点3写作特色
本诗在写作上运用比兴手法,富于浪漫色彩,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起了非常重要的作 用,作者的感情与思想的倾向性通过这种艺术方法鲜明地表现了出来。
考点4重点词语
(1) 大人故嫌迟。 (2) 便可百公姥。 (3) 堂上亩阿母。 (4) *申三三年。 (5) 碱致不厚。 |
故:仍旧。 白:告诉。 启:告诉,禀告。 共事:共同生活。 致:招致。 |
(6) 往昔切町岁,谢家来贵门。初阳:指冬至节。谢:辞别。
(7) 留待出®囈,宇今无会因。遗施:赠送,施予。会因:会面的机会。
(8) 新妇起严矶 严妆:金液,好好装扮。
(9) 划与小關。却:退。
(10) 君既若见枣。录:收留。
(11) 不贸子自店。图:料想。
(12) 傳言多舎才。便言:辩言,有口才。令才:美好的才能。
(13) 维还彖打。始适:刚出嫁不久。
(14) 够府君书。适:刚才。
(15) 出计乃尔立。乃尔:就这样。立:决定。
(16) 多谢后祉人。多谢:敬告。
饮酒(其七)
考点1作家作品
本诗是一首田园诗、五言古诗。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号靖节先生,东晋末年著名诗人。陶 渊明是我国古代田园诗派开创者。其诗质朴自然,冲淡平和。部分作品抒发了对污浊现 实的不满,表达了愤世嫉俗之情,呈现出“金刚怒目”的一面。代表作《归去来兮辞》《桃花 源记》《五柳先生传》等。有《陶渊明集》。
考点2文章主旨
此诗写诗人对菊饮酒的悠然自得,实际蕴藏着深沉的感伤。诗歌在表达诗人隐居悠 闲之乐的同时,也表现出诗人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孤傲高洁的人格。
考点3写作特色
象征手法的运用,是本诗的一大特色。如肃杀的秋天,象征了陶渊明生活的时代。菊 花,凌霜不凋、傲然独放,表现出坚贞的特性,象征了作者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孤傲高洁 的人格。
考点4重点词语
- 裏露掇其英。裏(yi):通“泡",沾湿。
- 玄此忘忧物。泛:浮。意即以菊花泡酒中。
- 0入群动皐,归鸟罗林鸣。息:歇息,止息。趋:归向。
饮酒(其八)
考点1作家作品
本诗是一首田园诗、五言古诗。
考点2文章主旨
此诗通过对东园青松在凝霜前后的不同境遇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历史、社会 的某种认识和感悟。
考点3写作特色
诗歌上半幅纯用比兴,赞美青松之高姿。下半幅纵笔用赋,抒发对于青松之知赏,以 及珍惜自己人格之情怀。此诗运用象征手法,青松象征自己坚贞不渝之人格,众草喻指一 班无品无节之士流,凝霜则是譬比当时严峻恶劣之政治气候。
考点4虞点词语
- 凝霜殄异类。殄:尽。
- 何事址尘舉。维:系马的缰绳,引申为牵制。羁:约束,束缚。
2023年网上预报名已经开始,每年各大院校招生名额有限, 学校从高到低择优录取!所以尽早开始复习备考才是最优选择。报考咨询:18539295701(微信同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