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单元二
太史公自序(节选)
考点1作家作品
本文选自司马迁的《史记》,是司马迁为《史记》一书撰写的序言。《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原名《太史公书》,共130篇,分为八书、十表、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 传。其人物传记开中国史传文学之先河。《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考点2文章主旨
《太史公自序》是司马迁为《史记》写的序言。主要叙述了太史公的世系和家学渊源, 概括了自己前半生的经历,表达了撰写《史记》的目的及自己忍辱负重完成了巨著《史记》 的心路历程。
考点3写作特色
通篇气势深沉浩瀚,宏伟深厚,其文势有如百川汇海,娓娓道来,错落有致,系次井然。 利用和父亲的对话、和壶遂的对话,阐明了撰写《史记》的目的。也标志着自传文体在汉代 形成。
考点4重点词句
- 故重黎氏世序天地。序:掌管,主管。
- 司马氏世枣商史。典:职掌。
- 蒯曠玄孙E•卩为武信君将而理朝歌。徇:攻取。
- 诸侯之相王,半卬于殷。王,:使……称王。
- 探禹穴,星九蠢。窥:考察。
- 多期邹、应;厚困鄱、薛、彭城。乡射:古代练武选贤的礼仪。尼:同“厄”。
- 亩亩邛、窄怎明。略:行视。
- 以毎父母,此孝之大者。显:使……显耀。
- 学暑至今则之。则:以……为准则。
(10遗犹豫,善善濒恶,軍贤学不肖,序亡国,樂绝世,补弊起废。定:使……停止。 善:奖励。•恶:惩罚:贤•:尊重:贱:•鄙视。希:使••…:保存。继:使……延续。
- 咸各序其宜。序:按次序排列。
- 幽于寿维。縹维:原是捆绑犯人的绳索,这里引申为监狱。
- 太史厶山父子相续芽其职。纂:通“缭”(zudn),继承。
- 副在京师。副:副本。
- 也记放绝:历史书籍散失断绝。
- 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紬史记石室金匮之书:(司马谈)去世三年后,司马迁任太 史令,缀集历史书籍及国家收藏在石室金匮中的档案文献。
- 于是汉兴,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为章程,叔孙通定礼仪,则文学彬彬稍 进:这时汉朝兴起,萧何修订法律,韩信申明军法,张苍制定历法,叔孙通确定礼仪,于是品 学兼优的文学之士逐渐进用。
张中丞传后叙
考点1作家作品
韩愈(768—824),唐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谓郡望 昌黎,世称韩昌黎。反对六朝以来的骈偶文风,提倡散体,为古文革新运动的领袖。列为 “唐宋八大家”之首。
考点2文章背景与主旨
本文是韩愈为李翰的《张巡传》写的一篇后记,故称“后叙”。韩愈读了《张巡传》,觉得 其中有些不足,他认为应该具实以陈,伸张正义,为英雄正名,便写了这篇文章。其用意不 限于评价张、许,而在于对专务姑息、为叛乱势力张目者的回击。
考点3写作特色
通过细节描写与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塑造人物形象。议论与叙事并重,夹叙夹议,语 言慷慨激昂、充满激情。
考点4重点词句
- 不能通知二父志。通知:知晓,了解。
- 疑畏羸j聲服于贼。辞:说了……的话。
- 以此诟远。诟:辱骂。
- 弃城謚逆遁。逆:事先转移。
- 二公之诲,其讲之精矣。讲:谋划,设计。
- 以千百噸号之奉,战百万目顔之师。就尽:将要灭亡。日滋:一天天增加。
- 设準序希胡之攻也。淫蠢:•夸大失实的邪说。
- 初寺晩阳时,士卒皿万人。仅:将近。
- 城陷而虏,与巡死羌后异耳:城池陷落许远被俘,他只是死的时间和张巡有先后的 不同罢了。
- 远之不畏死亦明矣:许远不怕死是很清楚的了!
- 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用力拉绳子,直到把它拉断,绳子断了一定有个先断的 地方。
- 抽矢射佛寺浮图,矢著其上砖半箭:他抽出箭射佛寺里的佛塔,箭身的半截射进 了佛塔上的砖头里。
- 此矢所以志也:这支箭是用来做标记的。
- 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天下 之不亡,其谁之功也?当是时,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不 追议此,而责二公以死守,亦见其自比于逆乱,设淫辞而助之攻也。
他们守住了一座城池,捍卫了整个国家,凭借着千百个渐趋覆没的士兵,抗击着一天 天增加的百万敌人,掩护着江淮大地,阻止了敌人的攻势。国家没有灭亡,这是谁的功劳 呢?在那时,弃城逃跑、贪图活命的人,不只一两个,拥有强大的军队却坐视不救的人,四 周都是。不追究议论这些人,却责备许远、张巡二人死守睢阳,也可见那些议论诽谤的人 自列于叛逆乱臣之中,制造夸大失实的邪说帮助叛贼攻击英雄。
种树郭橐驼传
考点2作家作品
本文是一篇寓言性传记散文。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市)人。亦称“柳河东”或“柳柳州”。散 文家和诗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并称“韩柳”。著有《柳河 东集》。
考点2文麻主旨
本文揭露了当时“长人者好烦其令”的社会弊端,表达了作者“养民”治国的思想。
考点3写作特色
文段运用对比手法,将郭橐驼的成功经验与“他植者”不成功的经验相对比;运用类比 手法,把种树管树之理引申到吏治上去,并且用铺陈的手法,把“吏治不善”的种种表现加 以集中,加以典型化。
考点4重点词句
- 且硕茂,早实以申。蕃:繁多。
-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輦也,能顺木之夭,以致其性焉尔。孳:繁殖得多。天:天性。
- 甚者职其肤以验其£枯。爪:通“抓”;用指甲抓破。
- 官命血尔耕磚尔植。勖:勉励。
- 木之性日以序,矣。离:被破坏。
- 竿叩幼孩,遂•而鸡豚。字:教育。而:你们。遂:成长。
- 言,人寧殖,喪以事吏者。辍:中止。劳:慰劳。
- 故疗且@。病:困•苦。怠:疲劳。
- 驼商之&: “甚善,名我固当”:橐驼听了这个称呼说:“很好,这样叫我确实很恰当。”
-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顺着树木的天性,使它的本性能够得到充分发展。
- 其商也若子,其置也若弃:栽种时要像养育自己子女一样,种完之后,放到那里就 如同扔掉一样。
- 故不我若也:所以比不上我啊。
- 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把你这些种树的道理运用到为官治民上可以吗?
- 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做官的喜欢颁布繁多的政令,似乎是很爱 惜百姓,但最终却给百姓带来了灾难。
岳阳楼记
考点1作家作品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有《范文正公集》传世。名篇有散文《岳阳楼记》、词《渔家傲•秋 思》、诗《江上渔者》等。
考点2文章主旨
这篇记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后所产生的不同情感,表达了作 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 也借以劝勉滕子京。
考点3写作特色
文章剪裁繁简得当,结构层层深入。由事入景,由景生情,由情化理,在对湖景的描 绘后,涌起情感的波澜;在情感的前浪中,再卷起议论的后浪。最后归结到作者的人生 观,规勉老友,激励自己,警策后人。同时大量使用赋体,增强了文章的韵律感,读来朗 朗上口。
考点4重点词句
- 磬明年,政通人和。越:到。
- 宿其旧制。制:规模。
- 属予作土以记之。属:同“瞩”,嘱托。予:我。
- 宿京山,吞长江。衔:用嘴含,引申为“包含气
- 成则岳阳楼之木呼也,前人之述角矣。大观:壮丽景象。备:完全,详尽。
- 若夫準即霏霏;际雨:连绵不断南雨。
⑺考辱帷。宠:荣耀。偕:一起。
- 木以南喜,不以己悲。以:因为。
- 八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其:表示推测,大概,或许。
-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会有所不同吧?
-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有时湖面上 的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沉入 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你唱我和,这样的乐趣哪有尽头啊!
-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人的心思, 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这是什么缘故呢?
- 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2023年网上预报名已经开始,每年各大院校招生名额有限, 学校从高到低择优录取!所以尽早开始复习备考才是最优选择。报考咨询:18539295701(微信同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