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与学生
考点1教师的作用
- 教师是人类文化知识的传递者,对人类社会的延续与发展有承前启后的桥梁 作用。
-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青少年一代的成长起关键作用。
-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考点2教师的任务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教师的具体任务是: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做好学生 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关怀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关心学生的生活。
考点3教师劳动的特点
- 复杂性、创造性。
- 连续性、广域性。
- 长期性、间接性。
- 主体性、示范性。
考点4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的专业素养主要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教师的知识素养和教师的能力素养 三个方面。
考点5教師应该如何爱学生
- 将对学生的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 将爱与尊重、信任相结合。
- 要全面关怀学生。
- 要关爱全体学生。
- 对学生要保持积极、稳定的情绪。
考点6学生的特点
- 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 学生作为教育和发展主体的依据。首先,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其次,学生 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也具有一定的素质,可以进行自我教育。因此,学生是自我教育和 发展的主体。
- 表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自觉性、独立性、创造性。
-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
-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考点7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 尊师爱生。
- 民主平等。
- 教学相长。
考点8师生关系的建立与发展对教师的要求
-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 提高教师自身素养。
- 掌握师生沟通艺术。
课程
考点1课程的概念
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了实现教育目的而规定的学生应该学习的所有学科与应该从 事的所有活动的总和及其有计划的进程。
狭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应该学习的学科,应该从事的活动内容及其有计划的 进程。
考点2课程的意义
课程的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保证。第二,设计教 育教学活动的依据。第三,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中介。第四,评价教育教学效果的标准。
考点3课程的要素
课程的基本要素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设计和课程评价。
考点4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
在我国,课程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课程计划(教学计划)、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和教材。
考点5课程计划
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 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考点6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
学科课程标准是指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形式编定的有关课程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 件,它规定课程的知识范围、深度、体系、教学进度和教学法的要求。
教材是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它是知识授受活动的主要 信息媒介,是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展开和具体化。
考点7课程的类型
- 从课程管理制度角度划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校本课程)。
- 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划分: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
- 从学生对课程选择的自由度划分:必修课程;选修课程。
- 从课程的存在形式划分:显性课程;隐性课程。
考点8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设置的特点
我国各级学校课程设置的基本特点是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 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 初中阶段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 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
- 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课,并作为必修课程。
- 农村中学课程强调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 在课程标准方面,提岀了一些适应我国当前国情的新要求。
2023年网上预报名已经开始,每年各大院校招生名额有限, 学校从高到低择优录取!所以尽早开始复习备考才是最优选择。报考咨询:18539295701(微信同号)


相关文章